六五环境日前后,全省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和相关园区、企业集中进行设施开放活动,采取现场参观、云端、VR、短视频科普等形式,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升级,提高各类群体参观体验,凝聚社会共识。
5月30日,由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山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太原北控水质净化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邀请辖区群众、环保志愿者、新闻媒体等走进太原北郊污水处理厂,探寻城市污水净化之旅。
顺着滨河东路一路向北,就能找到太原北控水质净化有限公司。承担着太原市尖草坪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使命的北郊污水处理厂就在这里。2016年3月,太原市城乡管理委员会与太原北控水质净化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TOT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太原北控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取得了北郊污水处理厂的特许经营权。
“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始建于1956年,1959年正式投产,是我国华北地区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北起上兰村,南至赵庄,西起汾河,东至小返河,服务面积32.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0余万人。”太原北控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俊红向大家介绍:“2023年6月底,北郊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完工,目前日均处理污水约4.5万吨,出水全部回用,实现了‘零’排放。”
跟着杨俊红的步伐,大家走进污水处理厂核心区域,探寻城市污水净化之旅。在污水进水口,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还散发着阵阵异味,灰色的水体中能看到明显的杂质。“预处理已经过滤掉了污水中的塑料袋、树枝、石块等颗粒物,我们正真看到的这几个处理池,就是污水经过生化处理的过程。”杨俊红指着一池污水说,“现在的水体还很浑浊,经过厌氧释放、反硝化脱氮、有机物降解等环节的处理,水质会有明显的改善。”
通俗地讲,生化处理过程是通过细菌的生长繁殖把污水中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分解掉。经过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一系列分解净化,污水中的氮磷得到一定效果分解,空气中刺鼻的异味渐渐消失了。
走近填料池,看着一池“杂质”,杨俊红拿出了一些白色的小物件,这些小小的、白色的、蜂巢样的“填料”顿时吸引了大家的关注。“水中黑色的‘杂质’就是我手中拿的生物填料,它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杨俊红介绍,这个填料就是给细菌等微生物搭建的“房子”,让细菌在上面更好地附着、生长、繁殖,在污水中呈悬浮状态,让细菌和污水更充分地混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生化处理后的污水,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原本灰色的水体逐渐变得清澈,从出水口汩汩流出。“这些处理过的水,全部达到了国家V类水标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水’,将全部用于工业和环保。”杨俊红说,从最初的进水到最后出水,污水经过大约22个小时的“大浪淘沙”才能完成净化之旅。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水质的变化,杨俊红从出水口打了一桶清水,和原本在入水口打上来的水做比较。一清一浊的强烈对比,让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水质改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看到浑浊不堪的污水要经过重重工序才变得清澈透明,我们认识到水资源来之不易,珍惜保护每一滴水要从我做起。”参观结束,一位市民感慨地说。
之后,环保志愿者向参观者宣传介绍了水资源现状、水法律和法规、水资源保护重要性及家庭节水小窍门等,呼吁大家共同致力于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呵护河渠健康生命。
通过近距离了解环保设施,参观人员对“污水变清流”有了更加深刻直观的认识,大家都表示今后将更看重环保,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守护美丽山西。